图① 全球首架软硬件一体化互联网智能钢琴在2016年全国“双创”活动周上亮相。
图② 在2016年全国“双创”活动周上展示的可满足船舶在不同海域的高速宽带通信需求的移动网元系列产品。
图③ 在2016年全国“双创”活动周上展示的汉能全太阳能动力汽车。
10月12日至18日,2016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举行。本届“双创”活动周的主题是“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除了深圳主会场和北京会场外,全国各地设分会场同步举办。“双创”活动周通过成果展示、会议论坛、文化传播、群众竞赛、专业服务等多种方式,释放了全民创业创新潜能,激发了全社会的“双创”活力。
自10月12日以来,深圳湾创业广场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创客的目光。作为2016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的主会场,坐落于深圳市南山区的深圳湾创业广场上,创新创业精英通过主题展示、创客工坊、创客领袖座谈会等形式,展现了我国新经济快速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的生动局面。
人工智能成为主角
徜徉在深圳湾创业广场主会场,各大展位上体现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双创”成果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创客们的风采在这里得到了尽情展示。
“参展企业既有大机构精英的创新团队,也包括千千万万草根创业队伍的代表,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类型创新主体的活力。”主会场东道主、深圳市南山区科创局局长练聪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以南山区为例,其参展项目突出一个“众”字和一个“新”字,既有行业龙头腾讯、央企代表航天科工、中国电信,也有代表高等院校和新型研发机构的清华大学iSpace,还有代表着草根创业的绿诺等民营科技企业。
记者注意到,无人机与机器人是主会场上的最大主角,这两类产品不仅在全国“双创”活动周的启动仪式上高调亮相,更在多个展位上频频展示。无人机展演区共有国内外16家厂商参展,展品包括各类新型消费级、工业级无人机。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同样引人注目:地铁维检智能多旋翼飞行机器人,全球首创的“激光导航+梳齿交换”汽车搬运机器人梳齿型停车AGV,全球第一款开源桌面机械臂uArm机械臂,第一个实现100台协同作业的送餐机器人——中国首款无轨机器人贝拉……林林总总的机器人分布在各个展区。
视觉智能是人工智能最核心的领域,而视觉芯片则是实现视觉智能的途径。由陈宁、田第鸿两名“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带领“海归”团队创办的人工智能企业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带来视觉智能系统“深目”。该系统在全球率先实现了“百万人流,秒级定位”,让机器“看”得懂世界。云天励飞CEO陈宁告诉记者,早期的普通视频监控系统在出现异常情况时一般采用人工方式对进出人员的人脸进行查找比对,这样不但效率低也容易出错;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后,这一难题迎刃而解。目前“深目”系统已被深圳市龙岗区、杭州下沙的公安系统采用。
青少年备受关注
记者注意到,全国“双创”活动周上,不少展位的新产品、新项目都将广大青少年作为目标客户群。
在深圳湾创业大街水上广场的创客工坊现场,一些中学生在认真聆听创客导师的意见,不时做记录准备投入创作。在青少年工坊,青少年可通过开源、共享的Fab Lab网络平台,亲手设计并完成各种智能的项目应用。
“创客思维要从青少年抓起。”深圳开放创新研究室创始人李大维说,创客工坊的意义在于通过创客的“草根运动”,鼓励更多人创新创业。深圳香港两地共同发起建立的青年创业平台——深港青年训练营也带来数百件富有创意的新产品,包括搭载三款酷炫VR游戏的交互工具、意念控制机、舒适型城市通勤助行车等,让参观者连连感叹“想不到”。
“双创”活动周上,不仅有青少年创客的展示,还有许多面向青少年的现场路演和项目对接活动。在2016青春创客系列活动暨首届医学工程创客专题活动总决赛及颁奖典礼上,来自深圳大学的“云伴母婴”项目获得一等奖及2万元创业扶持基金,并成功与资本对接,获得1000万元风险投资并现场签约。大赛组委会为优秀项目提供资本及深度孵化资源的对接,激发了高校师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在中国青年创客论坛上,创业优秀代表还与青年们一起探讨创新之道,指点创业之路。投壶网CEO赵妍昱表示,国家鼓励“双创”,为创新创业以及创客带来机遇。她说,深圳非常适合年轻人发展,因为这里拥有良好的创新基因,产业环境优越,政府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鼓励人才到深圳创新创业。
“创天堂”这样炼成
记者在“双创”活动周采访中发现,提起创新创业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城市就是深圳。“北有中关村创业大街,南有深圳湾创业广场”,创客们挂在嘴边的这句话体现了他们对深圳创新创业环境与氛围的认同。
深圳何以成为创新创业的沃土?10月10日,深圳首次发布“双创”研究报告《深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清晰回答了深圳“创天堂”如何炼成这一问题。
深圳是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企业云集,创新动力澎湃。民营企业是深圳的“双创”主体,表现出持续的创新动力。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创新要素的聚集也为深圳“双创”提供了原动力,有力推动了创新创业活动的繁荣开展。
在创新载体方面,深圳超常规布局,为“双创”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截至目前已建成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1335家,是“十二五”初期数量的3倍多。仅深圳湾创业广场内,就进驻各类互联网、智能硬件等创新创业项目团队200多个,诞生了一批明星创业项目。(经济日报记者 杨阳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