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莲苞佛国”圈“四缘”看东土禅宗四祖道信的信仰文化意蕴

来源:国智网    发布时间:2018-08-14 09:46

  蕲州永宁县(湖北省广济县今武穴市)地处神秘北纬30°,与地处消失的神秘的古彭蠡泽之地,又是地处有着长江最美的黄金分割点神奇自然景观。这里不仅曾是东晋高僧慧远大师卓锡地,又是慧远大师为鄂东佛教文化传播和弘法利生的开山鼻祖,而且是一处在中华文化上影响了千年文化人物和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千年的佛教人物的一代禅宗祖师四祖道信出生地、卓锡地。近代禅宗史学家认为“道信禅师是中国禅宗实际的创始人”。探讨和研究禅宗四祖道信的"四缘"现象,破解"千年佛县"(广济有着1366年佛名县文化历史)、"莲苞佛国"(版图酷似莲苞)、"大江(江天)佛国"(古时地处九江)广济佛教文化基因,与四祖道信的佛教信仰意蕴内在契合,有着不可思议的佛教文化力量和历史文化的心灵圆融与时代呈现。

  一切有为法,皆从四缘生,佛法中讲,主要四类缘。所谓亲因缘、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亲因缘”是指“因”,因果关系中的主体,如上面的两个“人”及都想建立朋友关系的“意愿”。″无间缘”是指时间的相续,我们的念头生起,前念引发后念相续不绝,从来没有间断过,如果间断了,因果关系就断了,比如我们要记得对方的样子,自己的感觉,否则失忆了就没办法继续交往了;″所缘缘”的心的“作意”,拿上面的例子,就是注意对方,以对方为所缘,我们眼睛看的那个能力是“能缘”对方就是“所缘”;"增上缘”又称为助缘,有顺、逆的差别,是对“因”的发展而言的,有助于“因”发展的,叫做“顺增上缘”;反之,限制或不利“因”发展的,称为“逆增上缘”。透过对四祖道信的弘法人生与践行的梳理与归纳,折射其四祖道信哩守"信、愿、悲“信仰与情怀融入生活,融入缔造禅宗禅业之中。

  四祖道信与广济的"亲因缘"。

  1,四祖道信诞生日与浴佛井传说。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北周占齐昌地,从齐昌郡划出,立为永宁县。隋唐高僧,佛教禅宗四祖。580年4月3日(北周大象二年三月初三日己丑),道信出生于蕲州永宁县衙内(今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镇),取名司马信。浴佛井:四祖道信的诞生地——蕲州永宁县(今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镇,有一口距今1400多年的古井,井水冬暖夏凉,清冽甘甜,史称“浴佛井”。此井内圆外方,井口长0.6米,宽0.53米,一块正六边形的青石井圈覆盖其上,井壁上端由一圈花岗石镶嵌而成。井圈每个角和边都刻有一朵荷花瓣,雕刻精细,形态逼真,宛如12朵盛开的莲花。井口北侧立有一块石碑,上镌明代万历年间所书“浴佛井”三个大字,苍劲浑厚。

  2,四祖道信与浴佛井诗。历代文人和名人对四祖道信“出生地”,以“浴佛井”为题,发自己感慨。以诗为证。

  明代。张仁熙题

  妙润连三叶,清泉出县门。沾濡非色相,洗滌尽乾坤。

  碧玉遥瀺灂,曹溪合子孙。宋唐波浪静,乡色绠瓶尊。

  甃篆文前哲,苔岑弗后昆。春流通白社,秋月坐黄昏。

  普向嚣尘里,多生证法源。

  清代,刘映丹题。

  半规古井净无埃,佛母临流浴佛胎。

  未许波旬藏芥子,好凭水月洗香孩。

  微官似凤曾栖棘,妙谛如花欲问桉。

  法眼传灯三十二,风云犹获说经台。

  辛亥革命元老 居正(广济人)

  奔流度仞汇梅川,明妙河沙喷玉泉。

  宁只濯缨三业净,是曾浴佛八功全。

  灌园理秽运陶甓,揽辔澄清着祖鞭。

  欲念众人离五浊,不教污垢染心田。

  583年(开皇三年)道信四岁,送入设在镇北竹影佛寺的乡塾发蒙读书,他聪颖过人,年读十数卷,积学孔孟老庄。闲暇时听寺僧诵经,入耳即知下文,如同早已熟读。尤爱仿效僧仪,人皆夸为菩萨转世。

  586年(开皇六年)道信七岁,于梅川镇北济北寺出家(或说在破额山(双峰山)出家)。其剃度师戒行不清净,道信禅师曾多次劝谏,但是对方却听不进,道信禅师只好洁身自好,私下地持守斋戒,时间长达五年之久. 四祖传法洞 清。吴清卿

  一派清虚万壑溶,风传贝叶度林空。

  半茎草色千身现,月夜同归一照中。

  四祖道信赞。辛亥革命元老。居正(广济人)

  初居河内徙梅川,幼慕空宗想入玄。

  解脱不知谁缚汝,灵山胜迹至今传。

  摩诃般若念精诚,能却围城盗寇兵。

  自此吉州传信遍,天书三却重唐贞。

  3,四祖道信著作。据《楞伽师资记》载,道信著作《菩萨戒法》、《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等重要论述,可惜原稿早已失传,但主要内容被其四传弟子净觉撰入《楞伽师资记》,其主要讲述了"诸佛心第一″,"一行三味″,"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守一"和"看心"等内容。道信主张,戒禅并传,讲求农禅并重,要求门人"努力坐禅",不沾世俗,以求清净之心,不被污染专心坐禅,当然不是无所思虑而是要"守一"、"看心"、"念佛",心即是佛,佛即在心,心佛一体。这样自身来清净的佛性,就不会被诸杂乱所扰动。中国佛教各宗皆以修持"见性成佛"为宗旨,均为共同属性和佛教价值目标与信仰同归(构)。

  4,四祖记载文献。主要见于《楞伽师资记》、《续高僧传》、《传法宝纪》、《神会语录》、《历代法宝纪》、《祖堂集》、《传灯录》等文献,其中《续高僧传·道信传》的记载,道信俗姓司马,世居河内(今河南沁阳县),后父母迁徙蕲州广济。

  5,四祖历史贡献。道信提倡“择地开居,营宇立象”,建立固定的传授禅法的道场,结束了自达摩以来居无定所、行无定处的游化局面,并在禅法思想上,形成了戒行与禅修结合、楞伽与般若诸经相融、知解与践行相扶、渐修与顿悟相连、坐禅与作务并举的禅风、禅理和禅法,从而把禅宗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成为中国禅宗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道信成为标致性中国禅宗史乃至佛教史地标性历史文化人物。

  道信禅师对禅宗的最大贡献是提出“农禅并举”的主张,并且发明一个名词,把出家人种地叫“出坡”。自此出家人开始种地,自己养活自己,僧人生活有了保障,使中国佛教得以发展壮大。至今正觉寺所在地安上村还把到地里劳动叫“出坡”。道信大师对禅宗的发展和形成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主要思想 (1)定居传法。(2)农禅并重。(3)心净即佛与佛即是心。(4)解行相扶与守一不移。

  6,四祖道信世人评说。 道信(580~651)中国禅僧和尚,传统上认为从达摩的传承禅宗第四代祖师,他家人姓名司马,七岁出家,十四岁开始学习佛教,九年后得到大袍和碗(衣钵),他积极参与弘法,被认为是非常负责(名望)的早期禅学的推广者(创始人),被称为是伟大的"大医禅师"。(法朗,最早的高勾丽,新罗国。今朝鲜人,把禅学传播到今朝鲜半岛)

  道信的禅修理论和方法,不仅直接为“东山法门”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而且包含了往后禅宗多向发展的端绪,因而成为中国禅宗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新浪网评价)

  道信是中国历代寺院中,第一个被皇帝封为既通佛学又通医学的一代高僧。(商洛日报评价)

  中国禅宗的弘扬,从来都是命运多舛,在达摩初到中土直到三祖僧璨,禅宗一直处在受人排挤的尴尬境地,直到四祖道信的时代,禅宗终于得了到统治者的认可,也有了广泛的信众基础。四祖道信,是禅宗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也开启了中国禅宗兴盛的大门。

  四祖道信与黄梅的"无间缘"。

  599年(开皇十九年)道信二十岁,道信四祖用中草药遏止蕲黄的瘟疫,用芥菜粑治愈疥疮。601年(仁寿元年)道信

  二十二岁,五祖弘忍诞生于黄梅濯港化城山社屋。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于黄梅破额山正觉寺传经讲法。

  625年(武德八年)于(汉代均为广济属地今为黄梅)破额山正觉寺传经讲法,唐太宗李世民慕其名,多次派使者迎其入宫,坚辞不去,被赐以紫衣。

  644年(贞观十八年)道信传法于弘忍(禅宗五祖),于651年(永徽二年)坐化,后被唐代宗谥为“大医禅师”。1324年(泰定元年)时加号“妙智正觉禅师”。

  四祖道信的"所缘缘"。

  1,四祖道信僧历。世寿七十一岁。僧六十四年。七岁出家,592年(开皇十二年)道信十四岁赴舒州(今安徽安庆市)皖山(今安庆市潜山、岳西)深处礼禅宗三祖僧璨为师。此后十年,三祖往返隐遁于皖山山系的司空山、天柱山、霍山、英山、青狮山之间,道信随侍。

  592年(开皇十二年),道信向禅宗三祖僧璨求法,后在吉州符寺受戒,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向禅宗三祖僧灿求法,后在吉州符寺受戒。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于黄梅破额山正觉寺传经讲法。

  604年(仁寿四年)

  道信二十五岁,三祖赴罗浮山,道信到吉州受戒、常住。

  605年(大业元年),道信二十六岁时被三祖授以衣钵。在蕲州府城东凤凰山建正觉寺,今黄梅县破额山(又称双峰山),(汉代属永宁县)建幽居寺、东禅寺、西禅寺(西永福寺)、永宁(今广济县、后武穴市)大金幽栖寺、大冶(今 黄石市南郊)广法寺。

  606年(大业二年)道信二十七岁,三祖归皖,道信回侍,三祖传付衣钵道信为四祖,立化于皖公山岫树下。

  608年(大业四年)

  道信二十九岁,期间,归蕲黄收七岁弘忍为徒,携住大林寺,四十年不离身旁。

  611年(大业七年)道信

  三十二岁,蕲春郡久旱,瘟疫流行,四祖回郡教民众念《般若》求雨,挖米菊做粑,旱象息,瘟疫消。

  616年(大业十二年)

  道信三十七岁,于庐山望破额山紫气横分六道。

  617年(大业十三年)道信

  三十八岁,赴吉州解林士弘之围,暑天降雪息瘟疫,州民建雪山寺留居。祖赴衡岳,经九江,留居庐山大林寺十年。

  619年(唐

  武德二年)道信 四十岁,说法于螺川、庐陵(今吉州一带)。

  620年(武德三年)

  道信四十一岁,应蕲黄道俗之请,携弘忍诸徒离潮山寺回蕲州,仍行走于蕲黄山区定址。

  621年(武德四年)道信

  四十二岁,住锡破额山,终止头陀行,扩建幽居寺。定居收徒,农禅并举。

  624年(武德七年)

  道信四十五岁,道信又应蕲州道俗信众的邀请,到江北弘法,旋即在黄梅县西的双峰山(又称破头山)造寺驻锡传禅,后称四祖寺。在这里,道信禅师居住了三十多年,道场兴盛,法音远布,"诸州学道,无远不至",门徒最盛时多达五百余人,其中以弘忍最为著名。

  630年(贞观四年)

  道信五十一岁,祖赴牛头山度法融,开牛头禅系。在此前后,弘忍奉命兼管东禅寺务。

  634年(贞观八年)

  道信五十五岁,蕲州刺史崔义玄,慕名礼拜四祖,祖曰:“神通妙用,全在尔心。”

  636年(贞观十年)道信

  五十七岁,新罗僧人法朗于新罗国善德女王(630—646)初期来华,奔趋双峰依四祖学禅。期间,法显、玄爽、善伏诸师先后来双峰依四祖学禅。

  643年(贞观十七年)

  道信六十四岁,四祖四拒唐太宗诏请,拒不赴京,被赐以紫衣。

  644年(贞观十八年)

  道信六十五岁,祖于传法洞传付衣法,弘忍承续宗统为禅宗五祖。此后,弘忍遵祖意,建种松塔,建意生寺。于东禅寺接引老安,法如为弟子。

  651年(永徽二年)

  道信七十二岁,祖命元一造毗卢塔。闰九月初四日,祖安坐塔中示寂,弘忍继席,死后被唐代宗李豫赐谥为“大医禅师”美誉。

  652年(永徽三年)

  逝后一年,塔门自开,祖身不坏,弘忍以漆塑真身,永供塔中。

  2,四祖与梅川"三月三“。四祖道信佛诞日。"三月三"这一天融合为上已节,注入与丰富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和意蕴。已被地方邑志上留下文字记载。

  3,四祖与祭拜"双峰"。此佛教活动为鄂东最早的水陆超度法会。

  4,四祖道信禅食。"三月三"吃地菜粑。地菜煮鸡蛋,

  5,四祖禅宗文化庙会。湖北省武穴市于2013年成功举办首届三月三禅宗四祖文化庙会,现已连续举办六届庙会。已成为鄂东文化旅游节一大品牌。

  6,四祖道信纪念刊物。湖北省武穴市四祖禅宗文化研究会创办了《梅川三月三》禅宗文化期刊

  四祖道信"增上缘"。

  1,四祖父母合墓。这片佛教圣地上有四祖母亲墓,四祖父母合墓。?586年其父司马申见道信出家学佛,一气之下,只好辞官回河南老家,不久病故,享年55岁。“四祖”乳母徐氏不舍离开道信,独居梅川县衙旁边病故,享年70有余,于随大业13年与道信父亲司马申在永宁县的梅川县衙后院外地名桑梓园合墓(今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镇粮管所内),墓地保护良好。2016年新建“四祖广济禅寺”,仍然重建在道信诞生大别山南麓之余脉千年古镇梅川属地的地惠山之上,这里曾留下禅宗四祖道信的历史遗址和佛事活动踪影,是一座供养道信佛祖和瞻仰禅宗祖师为一体的佛教丛林,又是一座禅宗弘法利生的佛教旅游好处去,更让这座千年古镇大放新时代的厚重历史文化异彩。

  2,四祖道信与现代及当代著名高僧。中国当代十大弘法高僧,中国|佛教协会咨询议会副主席,临济宗第四十四代传人本焕长老为四祖广济禅寺题写″正法眼藏"。在拜谒四祖浴佛井、四祖道信父母合墓后,为武穴题写"中国禅宗源道信,没有四祖就没有中国佛教禅宗"。当代年轻高僧,时任广东深圳弘法寺、海南三亚南山寺等寺方丈,现尼泊尔中华寺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北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海南省佛教协会会长,深圳市佛教协会会长,临济宗第四十五代衣钵传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印顺大和尚与本焕长老一同寻祖拜谒禅宗四祖道信故里及四祖父母合墓。(吕纪宏系历史文化学者)

  参考文献及资料

  1,《蕲州双峰山释道信》(唐代最早的道信传记)原典。唐道宣撰著

  2,【仙释。四祖道信大师 】《四祖道信传记》(广济县康熙,丁未志)p162

  3,《四祖道信大师诞生时的传说》(武穴市非遗名录《司马道信传》)

  4,《历代法宝纪》唐。释无住著 门人续

  5,《四祖道信传记》[仙释。四祖道信大师 (《广济县乾隆。辛未志》p242

  6,唐土《四祖道信大师》唐代晚期四祖道信传记。

  7,《杂文。四祖道信大师》广济县(同治。壬申志》清p372

  8,《朝鲜佛史。四祖道信传记》朝鲜记载撰著。高勾丽国,后为新罗国,今朝鲜。法朗

  9,《八十八祖道影传赞》记载

  10,《佛祖道影白话解三十一祖道信大师.(东土四祖)─宣公上人.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讲解

  11,四祖道信。百度

  12,《慧远大师与“江天佛国”广济佛缘》中国文化复兴网

  13,《"双千"佛名与"双苞"佛国寻秘》中国文化复兴网

(责任编辑:Duty editor-1978)

国是传媒智库、国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66号  |  蜀ICP备17030312号   |  邮箱:zbs@ccobn.cn

本网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版权人所有,本网尽可能注明来源作者等,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创宇信用   诚信标杆  国智智库官方门户平台